[对人们最好是加以安抚,要不然就必须消灭掉。这是因为人们如果受到了轻微的侵害,仍有能力进行报复;但是对于沉重的伤害,他们就无能为力了。因此,当我们对一个人进行侵害时,应该彻底、不留后患,不给他任何报复的机会。——《君主论》]
“错了,天幕只知二选一,却不懂霸王道杂之的妙处。朕推恩令分诸侯,是安抚;诛郭解三族,是消灭;盐铁官营取利,却设常平仓济民。”
“就像我们的冠军侯远征漠北,既要震慑匈奴,又要张骞通西域以丝绸换战马。治国,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棋局。而是综合的艺术。”
刘彻这次倒是认真起来了,对于他这种走霸道的帝王,也不是这样不留余地一刀切的。
“陛下英明”朝臣附和道。
赵匡胤亦是不赞同的摇了摇头,
"这论调,倒像是五代乱世的做派。但朕杯酒释兵权,既免了石守信等将的猜忌,又赐他们良田美宅。灭后蜀时虽纵兵劫掠,转头便斩了王全斌以平民愤。”
“至于他说的彻底侵害,则在《宋刑统》里要裹上仁厚的糖衣——就像斧声烛影那晚,毒酒也需装在金杯里。这样直白的叙述,倒不像中国人的思维。”
我们则更偏向于更相信"天道—民心—政统"的连续体,即便行杀戮之事,也要包裹"吊民伐罪"的道德外衣。
正如乾隆在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中所言:“帝王心术,如庖丁解牛——以无厚入有间,岂徒恃锋刃之利耶?”
他说的太直白,太浅显,反倒是厚黑学喜欢的论调。这和我们含蓄内敛的华夏人有什么关系?
[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
此仇不报,誓不为人
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
斩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……]
中国太多历史教训是没杀干净又被后代反扑的故事了,所以这也从元朝开始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支持杀人全家的。
水浒传算是这一门类的集大成者了,大哥请你上座归顺,你不给大哥面子,大哥栽赃嫁祸再灭你满门的时候可不会给你面子,最后还会带头跪着给你道歉认错,求你谅解。
你只能认下来给大哥当牛做马,开口闭口都是大哥仁孝忠信。大哥心里搞不好还会很变态的嘲笑你软弱无能,而你对大哥只有深深的恐惧。
古人和古人还是有代沟的,别问,问就是历史的教训,时代的阵痛。由此可见元、明两朝社会环境极差,动辄灭人满门。同时期的花关索也有类似的桥段……
所以一报还一报,引出了中国人另一个特性就是:在能忍就忍的老实人和忍不下去就杀你全家中,没有任何中间形态。
可能某一天突然想不开就冷静的杀人全家,冷静的斩草除根,泉州灭门案就是一个例子。
不过这种代价极高,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事情达不到下定这个决心的阈值。但并不代表这种事情没有,灭门惨案还少吗?
这其实是一件好事,当人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。
但这也告诉我们,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降低了,而不是彻底消失了,所以不要把他当做一个玩笑,而是学会去尊重每一个人,避免情况到达这个阈值,因为其产生的后果是每个当事人来说都无法承受的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大侠,同归否 玄幻:重瞳融合轮回眼,一招一个须佐真龙 风灵月影,从我的世界开始 君恩如梦 焦土记 星际哨向:我真没想万人迷呀! 神祗:开局鱼猫兽人 反派宝贝眼一红!各路大佬哄慌了 一朝穿越之努力在70年代 唤神雷!画神符!小郡主震惊全帝都! 混沌神瞳 黎明之蛛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重生梁山王伦,弥补所有遗恨 雨夜三更人,第一部,暗流涌动 黑刀斩鬼人 快穿:BE炮灰不按套路走 春夜失陷 重生之我不为妾 渣夫领回了白月光我转身嫁他首长